1.《文化产业》,(美国)大卫·赫斯蒙德夫,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导读:什么是文化产业?它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如何变化?《文化产业》将政治经济学研究方法同文化社会学、文化研究、传播研究以及社会理论等研究方法的优点结合起来,概述了围绕着文化产品产生的一系列关键性论争。近年来,文化产业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发展,然而相关的理论研究却远远落后于实践。本书对于我国当代文化产业理论研究与探索无疑是具有独特意义的。本书共有8个章节,分为两大部分。你要是想了解文化产业的定义、特性、研究方法等内容要仔细阅读该书的第一部分;你如果想了解文化产业的发展历程,请重点阅读该书第二部分,因为第二部分是在前一部分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文化产业的变迁与延续做了详细的论述。 |
2.《重新思考文化政策》,(英国)吉姆·麦圭根,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导读:《重新思考文化政策》是文化产业管理者的入门书之一,广泛考察了文化政策问题,将关键理论的细读和案例研究熔为一炉。它不仅研究了新自由主义全球化时代的文化、经济和权力问题,也审视了公共文化政策在过去如何被赋予合理的地位,同时又考察了这些政策如今是如何处在重新思考的过程的问题。它对文化政策做出了特色彰显、思想独到的分析,它主张文化与政策研究不应该局限于当前的政府议程。该书第三章是你阅读的重点和难点,它分析了三种文化政策话语:国家话语、市场话语、市民话语。 |
3.《经济学与文化》,(澳大利亚)戴维·思罗斯比,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导读:在全球化语境下,经济驱动力和文化驱动力可以被视为影响人类行为的两种重要力量。戴维·思罗斯比是一位在文化经济学领域卓有建树的学者。他从来不会不加思考地将正统经济学照搬到艺术中,而是完全公平地对待艺术的特别之处,同时不放弃优美的经济推理。他对于艺术价值、文化资本与遗产价值的研究值得称道。该书对“文化”的概念采用了广义方面的定义,考察了文化的经济学视角和经济学的文化语境,并以价值理论为基础,发展了经济价值与文化价值两个概念,以此作为融合两部分内容的基本原则,阅读该书,需重点把握经济学与文化之间的关系。书中讨论了文化资本与可持续性的思想,该思想特别适用于分析文化遗产的具体问题,比如分析生态经济学中的自然资本。 |
4.《被展示的文化:当代“可参观性”的生产》,(英国)贝拉迪克斯,北京大学出版社。 |
导读:《被展示的文化:当代“可参观性”的生产》也是文化社会学、文化政治、文化管理等领域很有价值的参考书,是一本论述文化生产与文化消费的重要著作,适用于文化政策、文化和媒介研究、社会学等专业的本科与研究生,对这些领域中的学者也很有帮助。当今以“可参观性”形式展示文化的场所迅速增多,《被展示的文化:当代“可参观性”的生产》对此做了反思,并为我们提供了思考旅游、休闲和文化遗产的崭新视角。作者将各类展示的场所放置在更广阔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变迁的大背景下加以分析,其中包括现代旅游业、经济发展策略、对身份的展现、全球化、互动性以及消费中的社会关系。作者尤其关注的是当文化在这些语境中被展示之后,如何发生改变。《被展示的文化:当代“可参观性”的生产》的每一章都尽量生动、浅显地讨论了引起争议的一些关键的理论问题,比如真实性、商品化和再现。 |
5.《世界文化产业研究》,熊澄宇,天津师范大学。 |
导读:《世界文化产业研究》是清华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熊澄宇的大作,便于文化产业入门者快速地了解世界各国的文化产业概况。文化产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也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世界各国对文化产业的认识、定位不尽相同,在政府引导、支撑政策、产业特色和发展走向上各具特色。《世界文化产业研究》整合了国际文化产业发展的全局视角和各主要国家文化产业发展的差异性视角,深入分析了英国、法国、德国、美国、印度、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多个国家的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特点与趋势,书中的许多重要结论具有鲜明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该书根据国别划分章节,你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性阅读。 |
6.《文化产业的商业模式》,陈少峰,北京大学出版社。 |
导读:《文化产业商业模式》是北京大学文化产业基础教材,是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文化产业前沿网首席专家陈少峰教授的重要作品。该书以研究文化如何驱动经济和产业发展为基础,以探讨文化产业商业模式为核心,着重分析了文化市场的特性和产品特性、顾客导向及其双重顾客的特点、塑造文化品牌的方法,以及企业家在经营管理中如何选择和改进商业模式等内容。书中不仅总结和提炼出了60种左右的通用商业模式及其简要案例,还比较系统地提出了文化产业主要行业领域的发展趋势及其中的商业模式选择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