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郭玉(左)与尼泊尔姑娘
我们被选择在尼泊尔遇到了天灾,
被经历挑中,随心而行。
日出日落,认识喜欢的人,
帮助别人,也帮助自己,
这是我想要的简单生活。
——2014届国际经贸系校友郭玉
她是王瑞芳院长在今年的毕业典礼上所说的那个勇于追求“真我”的女孩。4月25日尼泊尔大地震时,她正在当地旅行,朋友们都劝她赶紧回国,但她选择了留下来,成为草根志愿者队的发起人,起早贪黑,用募捐、义卖等筹集来的钱款换成必需的物品,送进需要帮助的村庄和孤儿院。她的事迹登上了《厦门日报》,甚至还被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所报道。面对外界的关注,她淡然地说,“帮助别人,也帮助自己,这是我想要的简单生活。”
她就是芋头,郭玉,一个真性情的“嘉”人。
“嘉庚”是我特别的青春身份证
“我想回学校,回‘嘉’”,在看到学校传媒中心发布的《毕业后,ta还好吗?》的微海报时,郭玉在朋友圈里写下了对“嘉”的思念。
对于母校,郭玉有很深的感情。这样深厚的感情,与她的大学经历有很大的关系。大学期间,郭玉曾任大学生新闻社副社长、采写部部长。因为校园记者的身份,她可以从各个不同的视角来解读自己的母校,了解王院长对学生关爱的许多细微举措。正是对学校的爱,这个女孩在她的毕业典礼上做出了“惊人”的举动,“强吻”王院长。郭玉说:“我希望能以‘孩子’任性的吻别,表达自己对母校和院长的独特感情。”
由于积极参加校园新闻报道,而且写得一手好文章,大四那年,郭玉获得了大学生新闻社的“长期贡献奖”。回忆起在大学生新闻社的时光,郭玉感慨地说:“虽然当时很忙碌,但我深切地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在这期间,郭玉提升了独自处理事情的能力,学会了如何更好地配合他人的工作,“在朋友和老师的支持和鼓励下,我还感受到了爱和被爱的能量转化。”
郭玉还和小伙伴们试着创业。学校北区外面的“王婆大虾”正是他们的“杰作”,这家店曾是嘉庚学子热衷消费的美食店之一。毕业后,郭玉等人将店盘给了其他同学。当过老板之后,郭玉深切地感受到创业不像原来想的那么简单。她建议想要创业的学弟学妹们,要提前做好创业的准备,“因为从开始到结束,每个环节都要付出,而且可能远远超过预计的样子。”
回忆起大学那段哭过、笑过的青春岁月,郭玉坦言:“嘉庚是我特别的青春身份证。所有在‘嘉’的日子,都是难忘的回忆。想起时,再也回不去,所以迟迟不敢忘;怀念时,心欢喜,所以永远不想忘。”
善良真实的姑娘运气不会差
所有认识郭玉的人都称她是个善良的姑娘。同是大学生新闻社成员的李蓉蓉说起郭玉时,就止不住地夸赞:“她特别热心,真性情,是个坚强勇敢的‘糙汉子’。”虽然李蓉蓉比郭玉小两届,但两人交情却很好,经常聚在一起聊天侃地。“我喜欢直接的人,她就是想什么就跟你说什么,你不用费心去猜的那种姑娘。”李蓉蓉说。
郭玉的另一个好友李熠则用了“以诚待人,赤子之心”来形容她。李熠说:“郭玉的善良并不体现于在灾难中捐了多少钱,而是在于她倾其所有的奉献。或许她对震后恢复来说微不足道,可是她真的很勇敢,付出了很多。”这个平时经常“黑”郭玉的小伙伴,在尼泊尔地震后却时时地挂念着她。他经常在郭玉发的朋友圈中、“芋头,快回来~”的群里留言,询问郭玉的现状。李熠说:“我相信善良真实的姑娘运气不会差。”
郭玉的朋友圈中曾发过一张截图,是条感谢短信。原来那是一位曾经接受过郭玉帮忙的老奶奶的儿子发来的。郭玉大一刚来厦门时,曾经遇到过两位迷路的搭荒老奶奶。虽然当时已经是晚上十点多,但看到老奶奶们一脸焦虑时,对厦门也是人生地不熟的郭玉选择打的送老奶奶们回家。在和老奶奶们的聊天中,郭玉了解到了她们的困难之处。回到学校后,郭玉把这一切告诉了舍友。后来,她们宿舍就买了一些生活必需品去看望老奶奶们。从那以后,老奶奶们就一直喊郭玉“小孙女”。后来,一位老奶奶被儿子接回了家乡,但郭玉没有想到的是,时隔多年,还能收到老奶奶儿子的感谢短信。
这样的举动对郭玉的朋友们来说并不意外。她的好朋友罗志超透露,从外地坐火车回厦门,郭玉都能和对面的女孩聊起天,并发展成多年的好朋友;在路边看到摊贩卖东西,如果感兴趣的话,她就会凑上去聊天,聊着聊着甚至可以帮摊贩一起收钱,“她好像天生就有种让人可以信赖的本领。”
我在尼泊尔等风来
仅仅因为对“等风来”这三个字喜欢到骨子里,2014年毕业之后的首次旅行,郭玉就来到了尼泊尔。她很喜欢尼泊尔博卡拉的滑翔伞。她说,当穿好滑翔装备后,只需要等风来,人们就可以冲向天空继而飞翔。就郭玉的理解,等风来,是提醒自己,一切自有安排;等风来,张开丰满的羽翼,就能飞到属于自己的未来。
第一次来尼泊尔,在从尼泊尔回拉萨的途中,郭玉出了车祸,左眉骨缝了十针。回忆起那场车祸,郭玉说:“当时很多人来帮助我,有尼泊尔人和中国人,我的内心充满了感恩。那时候我就想着一定要再去一次尼泊尔。”没想到第二次去尼泊尔时,郭玉竟然遇上了大地震。虽然朋友们都劝她赶紧回国,但她选择了留下来,成为草根志愿者队的发起人。她认真地说:“选择当震后志愿者是一种救助的行为,而我更多地将它理解为一种爱的回转。”
震后,郭玉留下来帮忙拍地震现场的照片。有一天,在到处是危房的街道穿梭拍照时,她看到了一位老人站在自家倒塌的房前老泪纵横。那种绝望痛苦的眼神,突然间让郭玉走不动。这让她想起了2008年“512”汶川地震时,自己家里受到的影响和爸爸需要帮助的样子。这也让郭玉更坚定了留下来当志愿者的决心。而对于郭玉的选择,远在四川的爸爸虽然很担心,但也只是叮嘱她注意安全,仍支持她做自己想做的事。
在尼泊尔仍有余震的情况下,郭玉和其他的草根志愿者一起通过义卖、募捐,一点点地筹集资金。她还在微信上,为一座在地震中损失惨重的孤儿院募捐。微信发出后,朋友们都开始帮她筹款。她曾在尼泊尔博卡拉遇到的一位好朋友Vicky李璟更是飞往尼泊尔,支持她,鼓励她。
发起募捐后的每天晚上,郭玉都会在灯下认真地记录每一笔善款的出账记录,并截图发至朋友圈。每一笔善款最终都转化为震后急需的物资,一批批地被运送到需要帮助的村庄和孤儿院去。六一儿童节期间,郭玉用募捐的钱为孤儿院的孩子买了衣物和必需品,又坐了两天的车,来到这座深山中的孤儿院,为孩子们送上了特殊的儿童节礼物。
经历了地震,郭玉对生命有了更深的体会:“生命是脆弱的,你永远不会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会先到来。然而生命也是坚强的,志愿者的帮助让我感受到生命延续的力量真的很强大。”现在,尼泊尔募捐的事情已经告了一个段落,这个向往自由的姑娘开始收拾行囊走向远方。斯里兰卡的日出是她的新追求,她正继续前行。
“我很简单,就是一个跟随自己心意的女孩。因爱生,为爱活,趁着年轻去勇敢折腾生命的女孩。”郭玉如是说。
“这个芋头没煮好”微言微语
“有时候爱这种东西,真的暖人心扉,渗透骨头里,你会觉得活着感受不同的真善美世界真好。”这是郭玉在朋友圈中的感言。在尼泊尔当志愿者期间,郭玉的朋友圈里也记录了当时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或许这些化为行动的语言,更能体现“芋头”的真性情。
6月2日:尼泊尔赈灾善款总整理如下:总捐款21248.2人民币,剩余313.5人民币和“木石前盟”义卖剩余8160卢比。
6月1日:孩子们不知道六月一日是国际儿童节,可是他们懂得感恩说“thanks”。
5月23日:雷鸣电闪,倾盆大雨后,彩虹在等候。有时候大自然给你的惊喜,缘由天定,忘乎所有。
5月21日:如果没办法用语言沟通的话,那就傻笑吧!
5月17日:安全抵达,所有物资已发送,安全返回。
5月14日:爸爸今天说,你就大胆地往前走,我支持你。嗯,所有的幸福来源于太多的牵挂和陪伴。一切安好!
5月12日:又余震了,我和Vicky姐安全。
5月1日:被阳光拥抱时,内心就多了缓冲恐惧的勇气。不是盲目的无知无畏,只是执念留下,留下而已。
4月30日:让一切不幸的灾难在祈福默哀中多一点善意的传播。
4月27日:安全,一切安好。(没有稳定网络!)
4月26日:网络稍微稳定,回复问候时,只说了芋头平安。其实,我想加一句,我爱你。
4月25日:请放心,我很好,我没事儿,我不害怕。
编辑:传媒中心 甘丽红
链接:相关报道
央视新闻报道校友郭玉在尼泊尔志愿救灾
[厦门日报]尼泊尔旅游遇强震 她留下发起志愿队
[海西晨报]厦门姑娘在尼泊尔等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