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个哈欠下巴脱臼了”“一天一杯奶茶半夜突然心跳加速”“爬几级楼梯感觉喘不上劲儿了”……一些大学生年纪轻轻,身体却脆弱得“一碰就坏”,“脆皮大学生”一词因此走红网络。
这看似大学生的自嘲玩梗,实则也反映出当代大学生体质健康有待加强的现实问题。而如何增强体质,撕掉“脆皮”标签?人们追寻的从来不是答案,因为答案简直是明摆着的——动起来!最大的核心难点是,不想动,对吧!
一“嘉”人不说两家话!恰逢我校第八届田径运动会如火如荼举办之际,校网为此专门邀请8位爱好运动的师生“掏心窝子”私传,旨在教大家如何无痛、丝滑地动起来,进而享受运动、增强体质、撕掉“脆皮”、换上“铠甲”,变身“钢铁大学生”。
历学坪:锚定兴趣项目很关键
“在近些年的‘体测’中,虽然我校及格率都在90%以上,但是优秀率和良好率相较往年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在提及“脆皮大学生”这个标签时,历学坪首先想到“体测”这件事。这也应合了2021年发布的第八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那次调研结果显示,我国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优良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大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优良率基本上没有增长。
作为我校体育教学部社团管理中心主任以及啦啦操、射艺等课程的授课教师,历学坪认为,这个变化与互联网的发展有关,“上网可以让人获取即时的满足感,而运动则需要长期坚持才能看到成果,所以在当今这个5G网络时代,选择将时间投入到运动上的人越来越少。”
“所以,我们很多运动课程的设计很强调趣味性,为的就是吸引同学们进入。”历学坪建议,体育课之外,同学们可以着眼“兴趣”,通过多尝试,来锚定自己感兴趣的一两个项目来开展日常锻炼,有兴趣,才有热情,也才能坚持。
“运动的好处简直无须多言,我自己,一到假期,也会因为缺乏运动,体重‘蹭蹭’上涨。只要回到学校里坚持运动,体重和身体状况就会维持在一个健康的状态。”历学坪说。
杨硕:心里永远想着“我可以”
建筑学院2019级学子杨硕是我校田径队队长。平时,一般在田径队里训练,田径训练之外,他也喜欢打篮球。
说起“脆皮大学生”,杨硕表示,“很理解。”但同时,他建议决心加强锻炼、增强体质的同学们,心里永远想着“我可以”。撕掉“脆皮”标签,我可以!
其实,在杨硕的体育路上,有过多次的被否定与挫折,比如,小时候的他就曾因为身高问题被老师认为不适合参与某些运动项目。“要站在我力所能及的最高领奖台上”成为了他最坚定的心事。
后来的他长期坚持训练,终于在省运会等多个舞台上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当我冲过终点线的那一刻,我认为自己是了不起的,我可以。”
何星雨:把运动看作生活的一部分
“运动是我生活的一部分,像吃饭睡觉一样,如果几天不运动,我整个人就会很不舒服。”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学子何星雨是我校跳高记录的保持者,也是校女子篮球队的成员。她说自己每周有3至4天去球队训练,近来离校实习,也会保持打球的频率。
“大家可以参加自己感兴趣的相关运动社团或者体育俱乐部。”何星雨认为,有些硬性要求反而是帮助大家坚持下去的“武器”。另外,她建议同学们,可以从慢跑、骑车等较温和的锻炼方式开始,“最近很流行的‘city walk’也是个不错的选择,担心坚持不下去的话,还可以找个‘搭子’互相监督、促进。”何星雨说。
陈雯娜:团体运动考虑一下
从小时候觉得篮球好玩到慢慢喜欢再到现在的热爱,在这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中,管理学院学子陈雯娜享受着篮球运动每个瞬间带来的治愈和快乐。
陈雯娜建议大家,可以从个人的兴趣爱好入手,另外,也推荐团体运动,“因为在团队里,人与人的相处、碰撞是一种强大的力量。”
享受运动的同时应时刻关注风险,安全才能持续。如何尽量避免运动损伤?陈雯娜强调运动前的热身、运动后的拉伸和康复训练,“有效的拉伸能够将肌肉放松下来,防止乳酸堆积。”
詹晓智:坚持是最大的秘诀
“跑者亦是行者,我想用脚步丈量世界。跑步贯穿了我的整个大学生涯,它就像一颗揣在兜里的糖果,让我有勇气去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学子詹晓智说,一个习惯养成的前期注定是痛苦的,但是想要有所收获,坚持就是最大的秘诀。
作为马拉松长跑运动员,詹晓智会利用一切空余时间,去奔跑,去感受风以及路上遇到的风景。“大概一周跑4天吧。”他建议同学们,可以从快走开始,再到慢跑,一点点慢慢积累,人也会从中感受到跑步带来的体质改善和心情的变化,而这些又会进一步促进坚持,“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蔡欣怡:进步很慢,但每一步都算数
人文与传播学院学子蔡欣怡在今年的第17届中国大学生跆拳道锦标赛中获得甲组-62kg第五名。耀眼的成绩面前,她坦言,因为训练中长时间看不到进步,再加上受限于身高,她曾有过想要放弃这项运动的迷茫期。
“后来,队里安排了实战,我居然连续两场都打赢了,这让我确认了自己的进步。”借此走出迷茫期的蔡欣怡建议想要开始运动的同学们,“运动方面的进步是需要一步一步积累的,很慢,但每一步都算数,所以,尽管身处迷茫也要坚持下去。”
赖乐怡:找到一个榜样
11月以来,管理学院学子赖乐怡保持着每周3次的跑步频率,“一开始只是为了健身才跑步,但坚持了一段时间后发现保持这种习惯让我整个人都变自律了,身体素质的改善也很明显。”
她也曾在运动的过程中遇到过困难:“当时遇到了瓶颈期,中途有好几次想过放弃。但当看到我关注的一位博主分享运动打卡的视频时,我还是希望能像她一样通过运动增强自己的体质,因此咬咬牙坚持下来了。当突破了那层极限之后,感觉就顺了。”
所以,关于如何开始运动,她的建议是,多关注身边或是网上坚持运动的人,学习他们的自律,用榜样的力量带动自己。
郭嘉铖:就现在,走起来
足球、羽毛球、乒乓球、长跑……郭嘉铖喜欢且擅长的运动项目真不少,来自资产与后勤管理部的他坦言,这都是打小就有的兴趣,“因为我的小时候,不像现在(互联网发达、信息爆炸),一个院子里的小伙伴们都只能在户外疯玩,现在想来,那样的玩就是运动啊!”
等到再大些,郭嘉铖接触了乒乓球、羽毛球、足球等更多的运动项目,“保持身体健康的同时还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说,运动的正反馈简直不要太多,所以,他建议同学们,就现在,啥也不说了,走起来,“走着去上课、去食堂、去图书馆……迈开腿,多走一走,很快就会发现乐趣和风景了。”
[编辑:陈巧恩]
[校对:王小磊 甘丽红 樊雨昕]
[审核:彭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