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田间地头调研
30余名师生,深入12个村庄调研,走过逾15万步山路,收集100余份调研问卷,向非遗传承人学艺,举办艺术展、美育课堂……这个暑假,best365英国体育在线“沉‘靛’千年,青黛见福”唤醒计划实践队前往莆田市仙游县书峰乡开展了为期8天的社会实践活动,积极探索“村校合作唤醒非遗文化,文化繁荣赋能乡村振兴”新模式。
目标坚定:传承非遗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启动仪式
仙游青黛印染是一种使用天然植物靛蓝染色的古老民间工艺,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成为仙游当地独特的文化符号,被确定为莆田市市级非遗。不过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印染技艺面临失传的风险。
仙游县书峰乡自宋代以来便形成了独特的青黛种植-印染产业体系,并产有全国质量最为上乘的植物靛蓝——建青黛。为保护传承福建仙游青黛印染这一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赓续福建地域性优秀文化基因、助力传统文化振兴赋能家乡产业发展,“沉‘靛’千年,青黛见福”唤醒计划实践团队,走入田间地头,探访真实乡野,开展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该团队由来自我校4个院系、7个专业的30余名师生组成。
在启动仪式上,团队指导教师唐刚阐述了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主题与方向。他指出实践工作“从抢救性发掘仙游青黛文化遗产,到发挥学科专业力量创新赋能青黛产业现代化升级,乃至助推仙游书峰乡村文化繁荣、产业振兴”的三个阶梯。他细化了实践的五个维度,即遗产调研、设计赋能、乡村美育、景观搭建、青黛宣传;并强调了任务的两大重点——青黛非遗文化振兴与乡村青黛产业振兴。
围绕这些目标,“沉‘靛’千年,青黛见福”唤醒计划实践团队紧锣密鼓地展开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社会实践工作。
走上田间地头
实地调研:走进12个村落,采访百余个种植家庭
采访村民
采访村民
7月23日,团队在抵达仙游县书峰乡后,迅速展开了针对青黛产业发展现状的实地调研。团队师生走入乡村深处,叩响百姓家门,穿越山坡、翻越田野,探访最真实的青黛种植、制作场景;走街串巷,对坐畅谈,从农户口中搜集第一手青黛资料。
调研共覆盖仙游当地所有保存有青黛种植的共计12个自然村落,面对面采访青黛种植家庭百余个,最终形成有效调研问卷82份,文字材料3万余字,图像资料317张。
调研结果真实直观地显示出,当今仙游书峰青黛产业的三大现实困境暨发展难点——现代农业知识技术缺失、人口老龄化与劳动力匮乏、市场销售渠道不畅;仙游青黛种植业深固的传统小农经济脆弱性、封闭性特点,无法与时俱进地完成传统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成为青黛种植户另谋生路的根本原因。
据此,团队分析得出,解决仙游青黛面临的发展性难题,关键在于把握时代脉搏,既要运用先进知识技术,赋能产业创新;也要融合时代流行创意,重新提振乡村文化自信。在后续的实践中,团队将充分结合此次调研的成果,形成理论依据与调研报告,为仙游青黛产业振兴持续输送学科性力量。
设计赋能:向非遗传承人学艺,融合现代创意进行创作
向非遗传承人学习染布
实践队制作的文创产品
团队建立起与非遗传承人的双向联系,进一步地深化了对青黛印染工艺的学习实践。实践期间,“唤醒计划”团队来到青黛印染非遗传承人黄碧红的青黛印染工作室,学习青黛印染传统工艺。从最初的印染新手,到逐渐掌握了独立印染的技术要点,团队成员加深了对青黛印染工艺的理解与热爱,更为非遗文化的传承贡献了一份力量。
在掌握印染技艺后,团队师生运用学科专业知识,深度融合现代设计创意,在青黛印染载体、青黛印染纹样等方面作出了创新探索。他们齐心协力,发挥各自设计、绘画、印染等特长,制作了扎染布偶、蓝印花布等200余件传统青黛印染手工作品,原创制作了21类、300余件仙游青黛及书峰元素文创产品,为仙游青黛发展拓展出更多的可能。
乡村美育:开展了艺术展、美育课堂等强互动性的文化活动
举办艺术展,团队指导教师唐刚向游客介绍青黛
实践队成员和当地儿童一起走秀
在仙游青黛非遗文化振兴方面,团队以人文学科视角深入分析非遗文化的社会价值属性,开展了艺术展、美育课堂等一系列强互动性的文化活动。
7月30日,团队于仙游县书峰乡四黄新村举办书峰青黛印染艺术展。展览共开设青黛作品展览、青黛主题儿童服装秀、青黛非遗美育课堂三部分内容,多维度地展示了团队的实践成果。同时,艺术展也让更多人成为青黛非遗的参与者、见证者、推广者。
在展览的现场,来自仙游书峰当地的儿童们穿上团队制作的蓝印花服装,在团队营造的仙游青黛文化场景中,进行了一场充满童趣的走秀。现场还开设了青黛扎染、文创制作两个非遗体验课堂。“唤醒计划”团队成员带领儿童学习体验仙游青黛非遗技艺。
儿童体验文创制作
通过本次暑期社会实践,“唤醒计划”实践团队重新疏通了仙游青黛从高校到乡村、从集体到个人、从传承人到青年学生、从学生到儿童间的文化传播路径。
以仙游青黛为媒,团队成员与当地人民建立了真挚的情感联系。书峰乡政府为团队提供了后勤保障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四黄村村委不断为团队送来关怀,当地村民在目睹团队的实践成果后,更是为团队送上由衷的感谢与祝福,以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团队实践工作的支持认可。
8天时间,30余名师生用实际行动唤醒了沉睡千年的青黛文化,以现代化的思想语言续写了非遗故事的时代新篇。
[编辑:甘丽红]
[校对:王小磊 陈巧恩 樊雨昕]
[审核:彭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