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父还债
陈嘉庚先生于1874年10月21日生于福建省同安县集美渔村一个侨商家庭。十七岁时,先生奉父命去新加坡,在其父自营的米店学商。30岁时其父破产,他另拓产业,种植菠萝,制成罐头成为畅销品,拼搏多年,悉数还清其父所欠巨额债务。
嘉庚先生在福建集美村的祖屋
嘉庚先生青年时照片
办学救国
目睹家乡落后面貌及新加坡发展的巨大反差,嘉庚先生认为祖国之“成败存亡,千钧一发”,“教育为立国之本,兴学乃国民天职”。1912年秋天先生回国,翌年2月在家乡创办集美小学校,此后陆续增办师范、中学、水产、航海、商业、农林等校,设有图书馆、体育馆、医院等公用机构,统称集美学校。
嘉庚先生与集美校友合影
嘉庚先生所建集美学校旧照
“举世滔滔,但知争权夺利,而对国家社会之义务,则人少愿尽。我今欲与国人竞争义务,能为国家社会尽最多之义务,便是最能尽天职的国民。”
嘉庚先生所建集美学校旧照
橡胶大王
1918年后,嘉庚先生把经营重点转移到橡胶业上,获得巨大成功。1923至1925年,他的企业登上最高峰,雇佣职工常达三万余人,拥有资产约达新加坡币一千余万元。
嘉庚先生在马来亚事业鼎盛时期的公司
嘉庚先生公司生产胶鞋的广告海报
创办厦大
为实现救国宏愿,嘉庚先生决心倾资创办大学,希望其它有志之士,闻风继起,同心协力,振兴中华。
1920年11月3日在筹办厦门大学的会上,先生慷慨陈辞:愿尽出所有家财,以办教育,并亲自回国经营,以冀将来事或成功,使海外华侨有所感动。他当场认捐厦门大学开办费一百万元,常年费分十二年付款共三百万元,以为表率。
嘉庚先生视察厦门大学建设
嘉庚先生所创建的厦门大学旧照
“以四万万之民族,决无甘居人下之理,今日不达,尚有来日,及身不达,尚有子孙,如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终有贯彻目的之一日。”
——1919年陈嘉庚于厦门陈氏宗祠倡办厦门大学的演讲
现今的厦门大学
艰难抉择
1926年后由于日本削价倾销及经济危机影响,胶价大跌,嘉庚先生企业连连亏损。在企业和办学的抉择之际,先生说:“两校如关门,自己误青年之罪小,影响社会之罪大”,“宁可变卖大厦,也要支持厦大”。
在1934年先生把所有企业全部收盘。1937年春,条件更加困难,他为了全力维持集美,将厦门大学无条件地献给政府。
“每念竭力兴学,期尽国民天职,不图经济竭蹶,为善不终。”先生以此深自引咎。
组织抗日
1937年抗战爆发后,先生组织“南洋各属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简称“南侨总会”),被选为总会主席,第一次把南洋各地一千余万华侨组织起来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各地“富商巨贾,既不吝金钱,小贩劳工亦尽倾血汗。”据估计1939年东南亚华侨汇回国币8亿元,超过当年国民党政府全部军费支出的三倍。
南侨总会成立大会会场
嘉庚先生与前线抗日将士共进午餐
1939年,南侨总会组织了三千两百多名南洋汽车司机和机修工人回国服务,投入被称为“抗战时期中国的生命线”的滇缅公路运输中。
抗战时期滇缅公路旧照
抗战提案
1938年,抗战进入危机阶段,嘉庚先生以参政员身份,向国民参政会提出一提案:“敌人未退出我国土以前,公务员谈和平便是汉奸国贼”,提案获得热烈通过,给当时投降派以沉重打击。
嘉庚先生向参政会提案内容
嘉庚先生发表演说
访问延安
1940年,嘉庚先生率领“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视察团”回国慰劳抗战军民。他到过各战区的主要城市,也到了陕甘宁边区首府延安。在延安,先生会见毛泽东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希望,他表示凭良心与人格,将所见所闻如实发表。
延安各界欢迎嘉庚先生的到来
筹备建国
1949年5月,嘉庚先生应毛主席的邀请回国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议,当年9月,以华侨首席代表身份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0月1日,先生在天安门城楼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
新中国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常务委员合影
执杖老人
嘉庚先生回国长住故乡集美,并继续募集巨资,亲自筹划厦门大学和集美学校的扩建工作,事必躬亲。在厦门大学和集美学校,师生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位八十多岁老人携带手杖在校园徘徊,巡视各处工地,和蔼微笑,严寒酷暑,劳瘁弗辞。
嘉庚先生巡视学校扩建情况
嘉庚先生督建的厦门大学建南楼群
生活俭朴
嘉庚先生一生用来办学的捐款统计高达一亿美元以上,个人生活却极为朴素,在陈嘉庚故居,从陈列的蚊帐、被褥、衣服、礼帽、皮鞋等物来看,都是破旧而老式的,并且一补再补,一修再修。先生常说:“财自我辛苦得来,亦当由我慷慨捐出,不遗财产给子孙。”
嘉庚先生旧居的卧室
魂归鳌园
1961年8月12日陈嘉庚先生在京病逝,周总理和朱德委员长领先执绋,在哀乐中护送灵柩上灵车,然后用专列载往厦门,安葬于集美鳌园。
嘉庚先生追悼大会现场
华侨旗帜,民族光辉
欢迎扫一扫二维码观看微海报手机版:http://chuye.cloud7.com.cn/19309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