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厦门经济特区建设40周年大型电视系列片《潮涌 风帆起》中,福建省省级科技特派员、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周亮和实验员王伟艺介绍了红树林对海洋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展示了我校科技特派员群体开展科技服务的风采。
这是我校科技特派员群体开展科技服务的缩影,也是我校师生积极开展校地校企合作的写照。
“组团”式选任
科技特派员数量越变越多
得益于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完善,我校科技特派员数量越来越多,形式也从原来单一的个人科技特派员变化为个人科技特派员和团队科技特派员两种形式。2021年度,我校组织多次科技特派员选任申报,经“校-县-市-省”多级选拔,最终81人次、14支团队入选省级或地市级科技特派员。
乡村振兴“显身手”
科技特派员影响越来越广
我校科技特派员充分利用高校的人才、学科、科学技术、平台等相关优势资源,从生态、文化、人才、产业、组织等多方面,助力乡村振兴,影响越来越广。比如,日语语言与文化学院鄢玲副教授为乡村旅游业发展建言献策,所提方案被漳州市科技局采纳。设计与创意学院张倩倩副教授带领团队多次“设计下乡”,指导漳州珪后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等50个项目,累计帮扶14个村庄,测绘面积超过20万平方米,改善乡村人居环境3500平方米。
“科技特派员+”
科技特派员服务越走越深
“科技特派员+研发/规划/创造/党建……”我校不断推动“科技特派员+”模式,科技特派员服务越走越深。我校科技特派员服务已不止于特定的服务对象,也不止于第一产业,正在向二三产业迈进,更好地满足全产业链发展需求。例如,人文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朱盈蓓副教授将乡村振兴与文化创意产业落地结合,在省级示范村落实施在地品牌整合营销、民俗文化再生、文化公园建设等。
据统计,我校教师或创新团队以科技特派员身份,2021年先后与福建省禹澄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福建哈龙峰茶业有限公司等单位签订了10项技术合同,科技特派员服务逐渐成为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的有效途径。
与此同时,校企校地合作部做实做细我省科技特派员政策的时间“线”性分析和“点”式统计,构建科技特派员政策“地图”。未来,在做好制度保障的同时,校企校地合作部还将畅通渠道,对接资源,携手我校科技特派员共绘“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好画卷。
(文 校企校地合作部 图 邹小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