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大千:做有中国味道的毕业设计
在有些人看来,中国的设计师没有做出属于其民族的东西。对于这样的看法,董大千不以为然。作为即将毕业的艺术设计系学生,董大千的毕业设计是一款中国风手机APP——《居所》。
2013年8月,董大千开始构思毕业设计,他决定以中国古代建筑为主题制作APP。面对最棘手的问题——编程,入门级水平的董大千开始自己摸索,寻求解决办法。相比技术问题,从一名设计人员转化为程序员,这样的思维逻辑转化董大千认为才是最难的。
转化思维的挑战还来自于对用户体验的认知。有段时间,董大千在建筑模型上投入了很多的精力,忽略了开发APP的初衷——有效、快速地传递信息。对此,指导老师王彦提醒他要注重用户体验。于是董大千观察用户的使用习惯,并对APP进行优化。最终,董大千在毕业答辩会上,得到了一致好评。评审老师之一、唐硕体验创新咨询公司设计总监、联合创始人曾子峰现场表示,愿意为董大千提供职位。
董大千还会继续开发中国古代建筑APP。对于他来说,持续做这件事的原因很简单——“我本身喜欢这种有味道的东西”。
(文 谢基荣)
陈嘉麒:在“嘉”找到一双闪亮的翅膀
陈嘉麒,我校日语系2014届校友,在第14届中日友好中国大学生日语专业学生毕业论文大赛中,他与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多所高校的学子PK,最终获得了语言组的第一名。
日语系外教高桥亚季是陈嘉麒的毕业论文指导老师。她说:“嘉麒的论文差不多是其他同学的两倍厚,写了74页,5万多字。”
陈嘉麒是公认的学霸,踏实、好学、成绩好。大学期间,他摸索出了一套日语养成计划:通过看日剧来背单词、提高听力;每周都参加系里的日语角活动,用日语聊天练习口语;每周写一篇日语日记,巩固所学的知识。大三时,陈嘉麒得到了系里公派日本学习一年的宝贵机会。大四毕业后,陈嘉麒被学校推荐到日本武藏野大学读研。
留学期间,陈嘉麒跟父母约定,学费由家里给,生活费他自己赚。现在他同时打两份工。“有时候觉得在国内会更自在,但我选择来日本,就要努力在这里生活下去。”陈嘉麒表示:“人就是需要挑战,因为我是一个做就做到最好的完美主义者!”
“我很幸运地来到了365best英国唯一官网。” 陈嘉麒说,他是在“嘉”里,找到了那双追求梦想的闪亮翅膀。
(文 黄艺苹)
熊天瑜:文艺女青年的“写霸”路
熊天瑜有个笔名叫顾夕和。“我其实是一个很任性的人。我的性格很锋利,所以喜欢夕阳、和气,这样很宁静的词,希望自己能沉淀下来。”
2014年11月,在磨铁小说网上,顾夕和的连载小说《而你终将离去》引起了读者们的关注。这是一部关于自我救赎的都市爱情小说,共30多万字。细腻的笔触、深沉的故事,让这部原名为《知更羽鸟》的小说有了一票粉丝,甚至还有出版商想要出版这部小说。
熊天瑜是我校财政金融系2011级学生,磨铁中文网的签约作者。大一时,她开始写《而你终将离去》,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完成。在熊天瑜看来,写文章是一件很自我的事,她说:“写故事,就是一个挖掘自己的过程。从中得到的收获或启发很难言明。”
在365best英国唯一官网,熊天瑜喜欢往图书馆跑。她笑着说:“当初来‘嘉庚’,一大部分原因是它有个五星级图书馆。这可是一个丰富的资源库。”熊天瑜热衷摄影,喜欢旅游,她会把旅途中的所见所闻变成笔下的故事。对于未来,熊天瑜表示,写作将会是她以后的工作重心。
(文 金璐怡)
陈文博:希望成为真正懂艺术的人
“我理解的艺术是一种态度,它源于对生活的热爱,是不需要刻意表演和炫耀的。”陈文博的梦想是能拍出优秀的电影,为人们送去精神食粮。
陈文博是我校国际经贸系2014届毕业生,目前,怀着“电影梦”的他正在英国金斯顿大学(Kingston University)攻读电影制作专业的硕士研究生。2015年初,陈文博在英国导演的第一部电影《The Harsh Light of Day》从海内外200多部作品中脱颖而出,在厦门国际青年微电影节上获得“优秀电影奖”。
虽然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一直遭遇挫折,但陈文博从未放弃自己的追求。
陈文博本科专业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但他积极创造与摄影和电影接触的机会。大学期间,在学好本专业的同时,他主动参与各种拍摄工作,自学视频剪辑软件,拍摄各类宣传片。他还选修了关于摄影、PS和广告类的课程,通过亲手操作加强了对摄影的了解。
2014年,父母终于同意他做自己喜欢的事,并支持他出国留学。
现在,陈文博能用流利的英语与别人交谈,更深入了解了电影的制作,艺术的审美品位有了很大的提高……他用自己的方式在异国找到归属感,并相信坚持梦想的自己未来会更加优秀。
(文 吴丹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