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元旦,在第三届福建省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中,我校成为最大赢家。机电工程系派出的9支参赛队伍共摘得一等奖9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的优异成绩,尤其是在8字型竞赛中,我校参赛队更是勇夺第一。据统计,我校一等奖数量及总奖项数量在全省18所参赛高校中排名第一。我校因此获得代表福建省参加全国第四届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的资格,并荣获“优秀组织奖”。该项赛事是教育部主导下的大学生关键学科竞赛,旨在深化高校的实践教学改革,提升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这次比赛主题为“无碳小车越障竞赛”,命题是“以重力势能驱动的具有方向控制功能的自行小车”,赛事分为S型和8字型两种类型。
提起这次比赛,机电工程系林育兹主任介绍说,取得这样的成绩,是全系为之努力了5年的结果。该赛事从2011年开始,两年举办一次。从决定参赛开始,机电工程系就把目标锁定在赛事的前三名。“这届比赛达到了我们的目标,也很好地展现了我校学生的动手创新能力和把第二课堂融入第一课堂的教学效果。”林育兹主任说。
机电工程系将“让学生在大学四年能有一项成果带回家”作为培养目标,将学生的竞赛活动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实施了一系列举措:指定专门的老师进行指导,学生参与竞赛的相关费用由学校承担,学生取得优秀成果可取得相应学分 等。这些措施激发了学生进行创新和科研的积极性,据该系统计,学生愿意参加创新科研活动的比例从2008年的1%增加至如今的40%左右。林育兹主任表示,今后还要鼓励更多的学生加入到这个队伍中,利用所学知识取得更丰硕的成果。
(文 李珊珊 戴海蛟 图 朱鲜艳)
第一名团队背后的故事
黄炜斌、汪文波和蔡坤源三人团队是这项赛事8字形竞赛的参赛队伍之一,也是拿到全省第一的队伍。队员都是2013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黄炜斌是该队的队长。比赛中他们团队的无碳小车一共绕了17.5个8字形,一举打败了其他对手。
据黄炜斌介绍,他们制作的无碳小车全车有近40个零件,而他们在车间亲自制作的零件就达30几个。在他们心中,这辆车完全可以与劳斯莱斯相媲美。
队员们赛后用跌宕起伏来形容这次比赛。在正式比赛那天,由于紧张,他们在安装车子时把车子的机构给装反了,不过,他们马上解决了这个问题并顺利进行了调试。开始正式比赛后,黄炜斌团队的小车第一次没能绕完规定的10个8字形,只绕了9个,还有一次机会。他们当场找起了原因,根据经验判断应该是车子起始位置的放置出了问题,经过认真的调整,他们把握住了剩下的一次机会,顺利拿下了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