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2017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奖名单公布,我校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参赛队伍取得了全国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的佳绩,在18所入围国赛的福建省本科高校中排名第四,仅次于福州大学、厦门大学、华侨大学。这是我校在该赛事中取得的历史最好成绩,也是今年福建省内独立学院取得的最好成绩。
本次竞赛吸引了全国1066所本专科院校、14406支队伍、43218名学生参赛,是该赛事规模最大的一次。8月25日至9月1日,全国专家组针对31个赛区选拔推荐出的1000多支优秀参赛队伍进行综合评定,评选出全国一、二等奖候选队。其中,300多支全国一等奖候选队伍齐聚西安,接受复评测试。最终,268队获得全国一等奖,575队获得全国二等奖。
此外,在该赛事的福建赛区比赛中,我校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参赛队伍获得了3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和4个三等奖,一等奖数量居本科组参赛高校第六名(并列),列所有参赛独立学院首位。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教育部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同发起及倡导的大学生学科竞赛之一,是面向高校大学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目的在于推动高等学校促进信息与电子类学科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改革。
(文/图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揭秘光环背后
等了2年,他们获得了全国一等奖
“难!”“最大的难点是要求在四天三夜里做出来。”“就是不断地折磨,最后在实践中折磨出经验。”……在知乎上,说到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时,网友们的答案不约而同。在这项公认高难度的竞赛中,今年我校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参赛队伍取得了全国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的佳绩。
谈起这次大赛,全国一等奖获奖团队成员陈剑平、谢威斌、陈德龙三人不禁感叹:“这是一项既考验平时积累又考验临场应变能力的比赛。”为了备战比赛,他们三人从暑假一开始,就在实验室安营扎寨,吃住都在实验室;在四天三夜的比赛中,他们每天睡不到三个小时;比赛结束后,他们最想做的事就是睡觉。
合作:分工明确,得心应手
一起写程序,一起吃午饭,一起逛超市……两个月的备赛时间里,他们“同吃同住”,加深了“革命友谊”。“我们经常讨论问题,但从没有吵过。”谢威斌说,在讨论问题时,通常是三人把各自的方案摆出来,遵循“实践胜于雄辩”的原则,最终选出最合适的方案。
在总结获奖原因时,谢威斌表示:“我们每个人做的都是自己擅长的领域。”多次参加电子设计大赛的陈剑平负责硬件电路设计及焊接、底层驱动设计及飞行控制算法设计。谢威斌和陈德龙有丰富的智能汽车竞赛参赛经验,因此负责图像识别算法设计、遥控小车设计、飞行控制调试等任务。
圆梦:等太久了,有点想哭
大一时,陈剑平第一次参加电子设计大赛,他所在的团队获得了省二等奖。那时,他心里一直有个愿望:大学期间要拿一次国奖。大二时,陈剑平所在的团队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得了福建省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一等奖,不过那年没有国赛(电子设计大赛国赛每两年举办一次)。
对陈剑平来说,这次是获得国赛奖项的最后一次机会。今年暑假刚开始,他就和谢威斌、陈德龙住在实验室,“这样既能全心备赛,又能培养团队默契”。谈到四天三夜的比赛时,他直言,时间太短了,最大的挑战是在规定时间内将作品做出来。有“扎实的专业基础、清晰的头脑、强健的体魄,还要有信心”这是陈剑平总结的参赛经验。
背后:实践平台育人成果初显
“指导、场地、器材、资金,学校给予的支持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多样化的实践平台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帮助。”陈德龙说,依托机器人实验室,备赛过程中出现的难题都得到了解决。
陈德龙说的机器人实验室成立于2016年3月,是我校与龙头企业合作共建的校企合作创新平台。在此次电子设计大赛9名国奖获得者中,就有6名学生在机器人实验室做过项目。看到实践平台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到了积极作用,我校副院长刘暾东说:“这次成绩诠释了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体现了学校‘教学与科研并举,以有效教学见长’的发展思路,也彰显了应用型科研在学校第二轮跨越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文 甘丽红 图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