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烨,男,1967 年生,37岁,安徽濉溪县人,副教授,博士。2002年7月毕业于武汉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厦门大学中文系教师、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是二十世纪革命文学,已发表20多篇学术论文,为现代文学学会、丁玲研究学会、中国通俗文学学会、福建美学学会会员。主要学术兴趣:女性文学研究、后现代文化研究。
教授课程
现当代文学
教育背景
1984年-1988年 安徽淮北教育学院学习
1988年-1994年 安徽淮北市烈山区中学教书
1994年-1997年 湖北大学中文系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生
1997年-1999年 安徽淮北煤炭师范学院中文系教师、讲师
1999年-2002年 武汉大学中文系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生
2002年-2004年 厦门大学中文系教师、副教授、硕导
主要科研成果
丁玲早期女性小说本文研究 硕士论文 获优秀毕业论文
丁玲早期小说中的精神意蕴 湖北大学学报 1997年4期
现代革命的叙事与意识形态焦虑——论蒋光慈的革命小说 人大复印资料 1999年8期
论《苦闷的象征》对钱杏村文学批评的影响 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01年4期
林语堂的文化情怀 文艺研究 2001年2期
论卞之琳早期诗歌的意蕴 文学评论·青年学者号 2000年
合作化小说中的父子冲突 文学评论·青年学者号 2002年
二十年代革命小说研究 博士论文 2002年6月
二十世纪革命文学思潮回顾 江汉论坛 2002年2期
四十年代大众化论争中反启蒙叙事的声音 第一界亚洲学者中国现代文学国际研讨会论文 2002年4月,新加坡
丁玲早期小说对女性情欲的抒写 淮北煤师院学报,1998年1期
丁玲早期小说的女性形象塑造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2期
性别意识与个人化写作:期女性小说本文论 淮北煤师院学报,1999年1期
逃亡与孤独:丁玲早期女性小说本文论之二 淮北煤师院学报,2000年1期
为革命招魂与跟过去的时代结帐---论钱杏村30年代的革命文学批评,淮北煤师院学报,2000年4期
论闻一多早期的文学批评 荆州学院学报 2000年2期
评龙泉明教授的《中国新诗流变论》 襄樊学院学报 2001年3期
薄兰兑斯 河南文艺出版社,2003年
表达的焦虑与抒情形式的重建——论20世纪20年代中国诗歌的现代化问题 淮北煤师院学报,2002年5期
摩登上海与浪漫啸声——评李欧梵《摩登上海》 淮北煤师院学报,2003年5期
留日学生春柳派与上海的脆弱情缘 汕头大学学报,2003年4期
1920年革命小说的叙事形式(著作)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4年12月
革命小说研究的历史回顾 集美大学学报,2004年3期 人大复印资料 ,2004年12期
中国现代文学中被遮掩的现代性及文化再现问题 国家疆界与文化图象国际研讨会论文 2004年4,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举办
论九十年代女性写作的叙事策略及其局限 文艺评论 2004年4期
现代革命者的成长叙事结构 石河子大学学报 2004年3期
现代性与20世纪中国文学思潮全国研讨会综述 文艺研究 2004年5期
莎菲作为MORDENGIRL形象的特征 丁玲百年诞辰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 2004年10月12日 湖南常德
“后朦胧”以来诗歌口语化探索的危机 江汉大学学报, 2004年6期
后期《新青年》与新文学潮流的关系 《新青年》杂志高峰论坛会议论文 暨南大学中文系主办,2005年6月10日
个人学术兴趣
20世纪革命文学研究
女性文学与女性主义研究
后现代文化与思潮研究
研究课题
中国现当代小说关联研究,国家社科基金,第一合作者,7万
厦门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1.5万
厦门大学社科预研项目,0.5万
文学创作成果
(一)诗歌
《乡思》 《作家之路》87年2期
《坐在火炉边看妻织毛衣》 《未名诗人》92年8期
《无题》 《未名诗人》92年12期
《写给教师》 《淮北日报·副刊》92年10月
《指甲的情诗》(诗选集) 北方文艺出版社1992年10月
《写在春天里的诗歌》 《淮北日报·副刊》93年10月
《民办教师》 《淮北日报·副刊》93年9月
《走向太阳》 《淮北日报·副刊》94年7月
《写给妻子》、《异乡之夜》 《淮北日报·副刊》95年3月
《种植阳光》、《写给母亲》 《淮北日报·副刊》95年3月
(二)散文
《初为人妻》 《武汉晚报·副刊》95年3月
《学会了跳舞》 《武汉晚报·副刊》95年5月
《负妻》 《武汉晚报·副刊》95年5月
《错过》 《武汉晚报·副刊》95年6月
《出差》 《武汉晚报·副刊》95年7月
《戒诗》 《武汉晚报·副刊》95年9月
《愧为人子》 《武汉晚报·副刊》95年10月
《小店》 《武汉晚报·副刊》96年4月
《洗衣》 《武汉晚报·副刊》96年5月
获奖成果
获1994-1995年度湖北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论卞之琳早期诗歌的意蕴》获1999-2000年度武汉大学博士研究生科研成果甲等奖,
2004年获厦门市重点引进人才称号,
2005年被厦门大学评为第六批青年骨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