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的诗。海报
best365英国体育在线老师乔冠英应邀为全校师生吟诗道晚安。王小磊 摄
晨报记者 陈巧恩
通讯员 李珊珊
明天,又一个周三。是夜10点,几千名大学生又将共枕一首诗入眠。您以为,这是在30年前,校园诗歌氛围“浓得化不开”的上世纪80年代吗?相反,眼下的诗人早已成了“湿人”(网络用语,“诗人”谐音,带贬义),说白点,这是一个不读诗不写诗的时代。
所以,您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当best365英国体育在线“周三的诗”被90后大学生点赞评论为“好潮,超酷!”时,却遭年近五旬的老师幽幽“抗议”:“应该是回归,王者归来。”
读诗 官方微信诗意道晚安
“星期三的诗”是best365英国体育在线官方微信“厦小嘉”推出的新栏目,每周三晚10点准时通过微信真声吟诵。要论创意之初,也许可以听听该院传媒中心主任彭欢怎么说,“诗歌和校园有着一种天然的亲密关系。”她希望,这个栏目能成为提高校园精神文化的一个窗口。
他们选定《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作为开创“第一炮”,不过,第一期并非在星期三播出,而是前一天,星期二。“那天是3月26日,恰逢诗人海子忌日。”紧接着,马上进入真正的“星期三的诗”,由“人气偶像”、明星级的老师卜祥忠朗诵台湾诗人郑愁予的《错误》。一句深情惆怅的“我不是归人,是过客”让“厦小嘉”的粉丝量骤然暴增。
此后,又有了乔冠英老师的《无怨的青春》(席慕蓉)、刘丰老师的《在春天或者在梦里》(里尔克)、刘思羽同学的《我愿意是急流》(裴多菲)……甚至,还有荷兰留学生用荷兰语朗诵《荷兰的回忆》。“星期三的诗”,一所大学的诗意相约,想听的诗,想听谁读诗,全都可以推荐。值得一提的是,乔冠英曾在央视担任主持人,目前任职于人文与传播学院,播音经验丰富的她就是师生们的心意之选。
听诗 陷入无垠沉静与温柔
伴诗入眠是什么感觉?有一位学生说:“陷入无垠沉静与温柔之中,有时眼泪会悄悄滑下来。”这位网名叫“天不荒”的女生特别强调,“我以前好像不怎么说话,现在表达变得文艺范儿了,这估计就是我的听诗‘后遗症’!”
“天不荒”坦言,诗歌在她的生活中已消失很多很多年了,“小时候背的那些诗也全还给老师了,而且我一点也不担心,网络很快啊,随时随地想查就查,忘了就忘了,无所谓。”可是,“星期三的诗”的的确确带给她满满的惊喜,“感觉很好。心弦被拨动,思想在飞翔。”
“李白的《将进酒》,大家都会背,可是诗意与气魄在哪?现在的大多数年轻人对经典与仪式不感兴趣,什么原因我不知道。”乔冠英认为,也许是教育体制,又或者是碎片化的网络时代使然。“人的接收能力有限,海量碎片之后,留给深度与广度的空间自然就小了。”
她说,接收海量碎片没问题,但起码要有清醒认识———什么是经典。“作为教育工作者,这就是我们的责任,至少让学生懂得把经典贯穿到自己的生活中。”从这个意义上说,乔冠英认为“星期三的诗”挺有意义。
问诗 是新潮还是王者归来
就在年轻的学生们为“星期三的诗”点赞,并奉其为“潮事”时,老师们纷纷陷入对1980年代的回忆。比如厦门一中副校长欧阳玲,她说:“我们那时候,每个人都抄了一本又一本的诗词。花季是爱做梦的年华,诗词最能表达。”
还有诗人徐芳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1980年代校园的通宵教室里,除了自习的人,还有一群仰仗黑夜灵感彻夜创作的校园诗人;手抄席慕蓉的诗,再画上几朵花几片云,是女生寝室夜生活的主题……”而据《解放日报》不完全统计显示,仅在1977~1983级大学生中,尝试诗歌写作的不下10万人,各地高等院校有诗社近400个,有近千名大学生曾在报刊上发表作品。
换句话说,30年岁月之河似乎就把诗歌冲刷得踪影难觅,以致年轻孩子认为,“这事属新潮!”近年来,关于大学生必须补诗歌课的声音越来越强劲。教育专家认为,青年对诗歌的热爱是自发的,大学生骨子里的冲动、激情、追寻自由本就与诗歌的精神高度契合。所以,新时代的大学生并不是不喜欢诗歌,只是缺乏引导,也没有表达的途径。
不过,重拾对诗歌的热爱,这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著名作家野夫就说过:“可能要从如今社会势力主义中走出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