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俊毅介绍影雕技艺
选材
画图
初雕
细雕
精雕
●晨报记者 叶子申
●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厦门开放大学)陈心晖
●实习生 朱子豪
传承300多年,影雕在闽南的文化长河中形成了自己的独特工艺。进入新时代,影雕面临着传承的困境。如何打破困境,走出一条符合时代的新路?近日,记者专访best365英国体育在线旅游管理专业教研室主任、副教授、《惠和影雕》作者黄俊毅,为您讲述影雕的技艺特色,并为这项非遗的传承发展提出建议。
记者:许多人听说过影雕,但对其制作没有深入了解。您能否谈谈影雕这门技艺的创作原理?
黄俊毅:影雕技艺是从闽南传统石雕工艺中发展出来的一门技艺,其遵循的是“去黑留白、明暗成像”的原理。简单来讲,影雕的特点,是采用新疆或内蒙古一带的黑胆石,或者闽南的青斗石为材料,先经过水磨抛光达80度以上,然后在抛光后的石板上,把要雕琢的图像的轮廓描绘出来,再用特制的合金钢针,把要表现的图案用点的形式表现出来。通过点的疏密、粗细、深浅和恰到好处的力道来表现图像效果,从而形成一幅逼真的画。
记者:影雕的核心技艺是什么?雕刻者需要注意些什么?
黄俊毅:雕刻者需要运用腕力,调节针点疏密、粗细、深浅,来表现图像的虚实变化,这就是影雕技艺最核心的技术。虽然看起来只是敲击打击,但影雕的制作对腕力、眼力要求极高。雕刻者要根据描好的图案线条,用合金钢针进行雕刻。画面层次感不同,对力度的要求也不一样。
记者:影雕行业流传着这样的说法:“三年学绘画,三年学雕功,苦练满六年,方可出师门。”请问影雕技艺的传承有哪些严苛的要求?
黄俊毅:学习三五个月,只能体会到坐姿、节奏以及去黑留白的基础制作原理,是无法掌握用明暗、黑白对比来构建图像的技巧,也无法在短时间内做出成型的作品。只有经过三五年的刻苦学艺,才能在雕刻时胸有成竹,掌握恰当腕部力度,从容调节针头的疏密、粗细和深浅,由此才能制作出形象逼真、立体感十足的影雕佳作。因此,影雕也是对雕刻者技艺、耐力、定力、体力等的多重考验。
记者:和许多闽南非遗一样,影雕的传承发展也经历过辉煌和低潮。如今,它面临怎样的状况?
黄俊毅:从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末,影雕整整沉寂了十多年,至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才渐为推广。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学影雕者蜂拥而至,恶性竞争加剧,导致影雕作品的质量逐渐下滑。如今,老一代影雕匠人相继退休或离世,而新生代学徒却未迎头赶上。影雕技艺技术性强,工艺耗时,不易大批量生产,粉尘较多,年轻人不太愿意学习这门技艺。此外,影雕缺乏培训与教育支持,如果没有名师的悉心指点和教导,从艺者很难真正掌握其精华。
记者:要如何破解影雕的传承难题呢?
黄俊毅:当前社会各界普遍要求提高非遗的当代实践能力,促进传统文化适应环境变化,融入现实生活。影雕企业应该结合闽南传统手艺,将文化和旅游进行深度融合,并开启“石与生活美学”事业,通过美育教育、美学培训、器物研发、休闲餐饮等方式,将传统手艺与生活美学相结合,走出一条符合当下潮流的新路。
以惠和影雕为例,目前,其已涵盖高中低档产品,既有生活用品、旅游纪念品,也有家居装饰、文化礼品、艺术收藏品,更有企业铭牌、交通标识等。这种对影雕传统工艺的坚守、传承和创新,或许可以为中国振兴传统工艺提供一条可借鉴的道路。
记者:对于影雕相关企业而言,如何进一步转型升级呢?
黄俊毅:应该凝聚不同主体的力量共建影雕传承基地。比如,采取“院校+企业”“社会组织+企业”等模式,邀请不同主体参与,共同建立影雕传承基地。企业可以以校企合作为渠道,走进校园,亲近大学生,传达影雕相关信息,培养越来越多的传承者。企业还可结合旅游产业创新影雕作品。尤其在互联网环境下,影雕相关企业可以展开线上、线下个性化调查,搜集游客的个性化需求,并开通“私人定制”业务,为不同游客提供个性化影雕作品。影雕相关企业也可以与旅游产业合作,组织一些创新类培训,鼓励工匠从创新出发进行创作。
步骤
记者:影雕工艺有哪些步骤?
黄俊毅:影雕的完整制作流程可分为五个步骤:
第一步:选材。
石材的选择和打磨对影雕来说至关重要,一般选择硬度较高的黑底纯色石材。
第二步:切割。
将大型石料通过切割机裁切成大小薄厚各异的黑色石板。
第三步:抛光。
通过抛光工具将粗糙的石面打磨平整。
第四步:打稿。
将构思好的图案在石板上勾勒出轮廓。
第五步:雕刻。
包括起形、初雕、细雕和精雕等步骤,整个过程就是用合金钢针在黑色石板上敲击出深浅不一的白色凿点,连点成面,形成最终的影雕作品。钢錾是制作影雕最重要的工具,平均重达1千克。
雕刻时要先从大的轮廓开始,无数个点变成线,线又变成面,一幅作品的轮廓就被雕出来了。雕刻时,首先要调整坐姿,弯腰、低头、蹲坐;然后把手当成钢錾的托,让敲击的节奏和轻重要尽量协调。